【前言】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篇一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教会封建势力对人性的迫害;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壮大
2、文艺复兴的内容:
时间:14—17世纪
地点:从意大利开始,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的性质: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4、文艺复兴的影响:P3第一段黑体字
注:文艺复兴的本质并不是对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而对资产阶级文化的追求与创造。它是一场以再生古典文化为旗帜,以创造资本主义精神和资产阶级新文化为目的的伟大社会运动,它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神曲》中的人性
1、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品《神曲》
2、恩格斯:(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3、《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达。芬奇是意大利画家,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的文学家,代表作品四大悲剧《奥塞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一、欧洲以外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欧洲人对黄金等财富日益膨胀的欲望——根本原因(其中“欧洲人对黄金等财富的欲望”也可看成是社会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商路——直接原因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欧洲航海和造船技术有了进步;(2)欧洲人对地球有所了解,具备了一些地理知识;(3)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传到欧洲
3、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从15世纪开始,持续了200多年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1、迪亚士:经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
2、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古巴,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海上航线
3、达。伽马:到达印度,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
4、麦哲伦: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
初三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 篇二1、人类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
A、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平等关系)。
B、奴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占有关系)
C、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主要的阶级(租佃关系)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雇佣关系)
E、共产主义社会:无对立阶级(平等关系)
2、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3、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刹帝利最有利
4、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5、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6、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
7、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
8、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9、、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10、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
11、《汉谟拉比法典》地位、目的、影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制定者:汉谟拉比;
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影响:留给人类宝贵遗产,表明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2、雅典奴隶制发展顶峰的时间、执政者、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参政议政的人: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人物: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加政治的权力。(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13、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地位: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4、封君与封臣制度发展的概况、内容、意义:
时间:8世纪开始
内容:法拉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意义: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存在。
15、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意义:封君与封臣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16、《罗马民法大全》出现时期、包含内容、历史地位或意义: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又编成《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四部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6、大化改新出现的时间、意义:
从646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意义: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8、阿拉伯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1)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2)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3)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4)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5)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
19、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 ……此处隐藏21088个字……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
(2)经济特区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①时间: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②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③作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互利平等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a、对外开放便于我们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让我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通有无
b、对外开放便于外国同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
c、对外开放能增进我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3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982年,在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他又为党的13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0、邓小平理论
提出:十五大通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这个称谓。
实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意义: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指导我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备考建议:
该考点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可以各种题型进行考察。其重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等内容。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①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
②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 我国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42、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
背景: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提出者: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我们国家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特色: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指导方针:“一国两制”
过程: A、香港
① 1982年,我国政府做出收回香港的决策
②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③ 1997年6月30日晚2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的先头部队开进香港,,是中国队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
④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
B、澳门-
①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
43、对台基本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初,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5)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和前提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
4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者:周恩来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历史意义: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45、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6、重返联合国
⑴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⑵意义:①中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上国际政治舞台。
②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47、中美建交
⑴背景:①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十分紧张
② 1970年,两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直接会谈的共同愿望
③“乒乓外交”: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对访问中国
⑵过程 :①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②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③1979年1月1日,中国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⑶意义:①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②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8、上海APEC会议
时间:2001年 地点:上海
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