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乡村教育一直都备受关注,而偏远山村的教育问题则是焦点中的焦点。一直以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工作,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乡村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xx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现象严重,“麻雀学校”逐年增多,在偏远山村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具体问题如下:
一、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失严重,“麻雀学校”增多。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乡村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一届比一届少。以XX县XX镇为例,该镇常住人口约5万人,有3所初中,3所中心小学(注:初中和中心小学合并后改称实验学校),另有村小、教学点20余处,教学点均为生源极少的“麻雀学校”,少则1-2名学生,多则7-8名学生。
二、教学点多且分散,教育资源无法产生集约效应。教学点较多且分散,学生数量少,是偏远山区乡村教育的典型特征。XX县XX镇虽开设村小及教学点20余处,但这些教学点较为分散,各教学点之间师资、设施等资源无法共享,设施落后且使用率低,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三、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提升。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学校虽然学生不断减少,但年级不少、科目不少,再加上地处偏远、待遇较低,实际上教师仍然处于缺编状态,现有教师配置往往难以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目前的教师数量根本不够用。以XX实验学校XX教学点为例,该教学点仅有2名学生和1名教师,师生比例虽然达到1:2,但1名教师要负责2名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所有课程的授课,跨科目授课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四、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继续运作。越是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含教学点)数量越多,同时越是边远地区地方财政也就越困难,再加上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持续提高,地方财政负担也“水涨船高”。同时由于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经费也随之减少,学校运转捉襟见肘。同时。还有教育经费使用分散、使用效率低下,教学设施落后、更新缓慢,校园环境较差等不良影响,严重制约教育事业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狠抓教学质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不能因为学校小、条件差就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考评工作,督促各学校扎实开展教学活动,“麻雀学校”也可以“小而精”。
二、合理规划教学点。在对每个乡镇生源分布情况和人口发展趋势,包括出生率的升降曲线和人口流动规律等情况进行精确调查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学校分布点,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可以开办寄宿制学校。
三、有序增加教育投入。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立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教育经费划拨制度。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山村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需要,打破按学生数量核拨教育经费的惯例,从多层面核算和拨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同时加强经费管理,让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四、改善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调动和补充机制以及促进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长效机制。每年新招考的教师要分配到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一定,以充实壮大偏远山区学校师资力量伍。完善教师定期交换制度,推动城乡教师队伍双向流动。
五、推进标准化建设。打破传统的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偏远山区学校,留不住教师,招不到学生,学校硬件不达标、办学条件差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标准。
文档为doc格式